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服務業。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國民經濟和吸納就業的第一大產業,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作用持續增強。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更多依靠消費引領、服務驅動的新特征。但總體看,我國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仍然相對滯后,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水平不高、消費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突出,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與此同時,國民收入水平提升擴大了生活性服務消費新需求,信息網絡技術不斷突破拓展了生活性服務消費新渠道,新型城鎮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擴展了生活性服務消費新空間,人民群眾對生活性服務的需要日益增長、對服務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生活性服務消費蘊含巨大潛力。
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寬、范圍廣,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是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途徑,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舉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為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部署要求,以增進人民福祉、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性服務需要為主線,大力倡導崇尚綠色環保、講求質量品質、注重文化內涵的生活消費理念,創新政策支持,積極培育生活性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質量和效益,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有力支撐和持續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消費引領,強化市場主導。努力適應居民消費升級的新形勢新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規劃、政策引導和市場監管的作用,挖掘消費潛力,增添市場活力。
堅持突出重點,帶動全面發展。加強生活性服務業分類指導,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綜合施策,形成合力,實現重點突破,增強示范帶動效應。
堅持創新供給,推動新型消費。搶抓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新機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推動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開發適合高中低不同收入群體的多樣化、個性化潛在服務需求。
堅持質量為本,提升品質水平。進一步健全生活性服務業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監督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推動職業化發展,豐富文化內涵,打造服務品牌。
堅持綠色發展,轉變消費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服務過程和消費方式綠色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高水平發展,加快生活方式轉變和消費結構升級。
(三)發展導向。圍繞人民群眾對生活性服務的普遍關注和迫切期待,著力解決供給、需求、質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
1.增加服務有效供給。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根據居民收入水平、人口結構和消費升級等發展趨勢,創新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優化服務供給,增加短缺服務,開發新型服務。城市生活性服務業要遵循產城融合、產業融合和宜居宜業的發展要求,科學規劃產業空間定位,合理布局網點,完善服務體系。農村生活性服務業要以改善基礎條件、滿足農民需求為重點,鼓勵城鎮生活性服務業網絡向農村延伸,加快農村寬帶、無線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動電子商務和快遞服務下鄉進村入戶,以城帶鄉,盡快改變農村生活性服務業落后面貌。
2.擴大服務消費需求。深度開發人民群眾從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從出生到終老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生活性服務,滿足大眾新需求,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新需要,積極開發新的服務消費市場,進一步拓展網絡消費領域,加快線上線下融合,培育新型服務消費,促進新興產業成長。加強生活性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設計理念,體現人文精神。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拓展服務維度,精細服務環節,延伸服務鏈條,發展智慧服務。積極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服務流程,擴大消費選擇。培育信息消費需求,豐富信息消費內容。改善生活性服務消費環境,加強服務規范和監督管理,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深度挖掘我國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和區域特色的發展潛力,促進生活性服務“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3.提升服務質量水平。營造全社會重視服務質量的良好氛圍,打造“中國服務”品牌。鼓勵服務企業將服務質量作為立業之本,堅持質量第一、誠信經營,強化質量責任意識,制定服務標準和規范。推進生活性服務業職業化發展,鼓勵企業加強員工培訓,增強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能,提高職業素質。積極運用新理念和新技術,改進提高服務質量。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完善服務質量治理體系和顧客滿意度測評體系。
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力爭實現生活性服務業總體規模持續擴大,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培育成長;生活性服務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逐步增強;以城帶鄉和城鄉互動發展機制日益完善,區域結構更加均衡,消費升級取得重大進展;消費環境明顯改善,質量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職業化進程顯著加快,服務質量和服務品牌雙提升,國內顧客和國外顧客雙滿意。
二、主要任務
今后一個時期,重點發展貼近服務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生活性服務領域,推動生活消費方式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促進和帶動其他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發展。
(一)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全城鄉居民家庭服務體系,推動家庭服務市場多層次、多形式發展,在供給規模和服務質量方面基本滿足居民生活性服務需求。引導家庭服務企業多渠道、多業態提供專業化的生活性服務,推進規模經營和網絡化發展,創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務品牌。整合、充實、升級家庭服務業公共平臺,健全服務網絡,實現一網多能、跨區域服務,發揮平臺對城鄉生活性服務業的引導和支撐作用。完善社區服務網點,多方式提供嬰幼兒看護、護理、美容美發、洗染、家用電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等生活性服務,推動房地產中介、房屋租賃經營、物業管理、搬家保潔、家用車輛保養維修等生活性服務規范化、標準化發展。鼓勵在鄉村建立綜合性服務網點,提高農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二)健康服務。圍繞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逐步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業態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體育健身等多樣化健康服務。積極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取消對社會辦醫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推動發展專業、規范的護理服務。全面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推廣科學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及產品,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手段,豐富中醫藥健康服務產品種類。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支持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健康市場調查等第三方健康服務調查評價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服務產業集群。積極發展健康保險,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
(三)養老服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為重點,完善服務設施,加強服務規范,提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水平。鼓勵養老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推動基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務、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領域養老服務的發展。積極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緊急呼叫、健康咨詢、物品代購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加強職業教育和從業人員培訓。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支持各類老年大學等教育機構發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促進養教結合。鼓勵專業養老機構發揮自身優勢,培訓和指導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和人員。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鼓勵探索創新,積極開發切合農村實際需求的養老服務方式。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