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計處理方法探析
對企業接受捐贈的資產,《企業會計準則》取消了《企業會計制度》下的“遞延稅款”科目和“待轉資產價值”科目,但卻并未給出新的會計處理方法?!镀髽I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附錄部分的科目介紹中規定:“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鑒于此,筆者認為企業接受資產捐贈時,可借記資產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科目。
根據《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的規定,企業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須按接受捐贈時資產的入賬價值確認捐贈收入,并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取得的捐贈收入金額較大,并入一個納稅年度繳納確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可以在不超過5年的期間內均勻計入各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因此,若企業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金額較大時,可借記“原材料”、“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收益”科目。企業于各期期末,按稅務機關審核確認的當期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遞延收益部分,借記“遞延收益——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科目。根據國稅發[2003]45號規定,企業接受捐贈的貨幣性資產,須并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當企業取得貨幣性資產捐贈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科目。
二、接受資產捐贈核算舉例
(一)接受現金捐贈。不論接受捐贈的現金數額有多大,均需一次記入“營業外收入”科目,和其他利潤一同計算所得稅,不能通過“遞延收益”科目分期計交所得稅。
?。ǘ┙邮艽尕浘栀?。例:東方公司接受昌河公司捐贈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列明的價款為40000元,價稅合計共計46800元。稅務部門核定,將46800元列作當期納稅所得。東方公司有關賬務處理如下:
借:材料采購 4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800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46800
46800元計入利潤總額,構成當期納稅所得,進而可同其他納稅所得一起計交所得稅。
?。ㄈ┙邮芄潭ㄙY產捐贈。例:某企業接受宇通公司贈送新設備一臺,按捐贈固定資產的發票、支付的相關稅費等資料確定該設備入賬價值為15萬元。經稅務機關核定,該設備分5年平均計交所得稅。5年后出售該設備,出售時已提折舊10萬元,出售收入5.5萬元。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1.接受新設備捐贈。
借:固定資產 150000
貸:遞延收益——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收益 150000
2.年末轉入營業外收入(分5年均勻計入)。
借:遞延收益——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收益 30000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30000
其余年度結轉遞延收益的會計分錄與上述分錄2相同。
3.第5年出售時將該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50000
累計折舊 100000
貸:固定資產 150000
4.第5年出售時收款5.5萬元。
借:銀行存款 55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55000
5.結轉出售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5000
貸: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收益 5000
通過以上處理,企業各年年末再將“營業外收入”轉入“本年利潤”,就可以和其他利潤一起計算交納所得稅了。還應說明的是,若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沒有發票等憑證,應合理估價;若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運回時發生了運輸費等,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