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稅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二條所稱其他生產經營者,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
第三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三條所稱大氣污染物,是指向環境排放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物質,具體范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所附《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確定。
第四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三條所稱水污染物,是指向環境排放影響水環境質量的物質,具體范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所附《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確定。
第五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三條所稱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和醫療、預防和保健等活動中產生的醫療廢物,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固體廢物,具體范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確定。
第六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三條所稱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具體范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確定。
第七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四條第二項、第五條第二款所稱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環境保護標準。
第八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五條第一款所稱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是指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九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五條第一款所稱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場所,是指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生活污水(污泥)集中處理服務,并由財政支付運營服務費或者安排運營資金的污水(污泥)集中處理廠站或者設施。
為工業園區、開發區、工業聚集地以及其他特定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設施或者場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自建自用的污水處理設施或者場所,不屬于前款規定的范圍。
第十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五條第一款所稱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是指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服務,并由財政支付運營服務費或者安排運營資金的填埋場、焚燒廠、堆肥廠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廠站或者設施。
第二章 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
第十一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七條所稱污染物排放量,是指納稅人排放廢氣中所含應稅大氣污染物、排放污水中所含應稅水污染物的數量。
第十二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七條所稱污染當量數,是指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對環境造成污染程度的具體量化指標或者數值。
第十三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七條所稱固體廢物的排放量,計算公式為:
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當期固體廢物的產生量-當期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量-當期固體廢物的貯存量-當期固體廢物的處置量
前款所稱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量,是指符合國務院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關于資源綜合利用要求、免征環境保護稅的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固體廢物的貯存量、處置量,是指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關要求以及國家和地方污染控制標準的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
第十四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應稅固體廢物的排放量按照當期固體廢物的產生量計算: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二)進行虛假納稅申報的;
(三)非法傾倒應稅固體廢物的;
前款所稱固體廢物產生量的計算方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五條 對依法設立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其當月排放應稅水污染、大氣污染物超過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排放限值的,按照超過限值的排放量計算征收環境保護稅。
對按照國家分步實施排污許可制度規定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其當月排放應稅水污染物的濃度日均值或者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小時均值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按照超過標準的排放量計算征收環境保護稅。
對未取得符合規范的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監測機構對其監測應稅污染物的濃度值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按照當月應稅污染物的排放量計算征收環境保護稅。
第十六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九條所稱排放口,是指納稅人向環境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管道、溝渠和場所。
從兩個以上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對每一排放口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分別計算征收環境保護稅。
對持有排污許可證的納稅人,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確定其廢氣、污水排放口。
第十七條 納稅人安裝使用符合國家環境監測、計量認證規定和技術規范的監測設備,并依法進行污染物監測獲取的數據,視同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二項所稱監測機構出具的監測數據。
第十八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三項所稱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十九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當期應稅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以污染物產生量計算:
(一)未按照國家規定安裝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并聯網的;
(二)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或者擅自移動、改變、損毀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的;
(三)委托的監測機構出具的監測數據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四)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稀釋排放、不正常運行污染物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方式,違法排放應稅污染物的。
第二十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四項所稱抽樣測算的方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污染物排放實際情況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一條 對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禽畜養殖業、小型企業和第三產業水污染物當量值》中未列明的畜禽種類,其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方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三章 稅收減免
第二十二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二條第一項所稱規模化養殖,是指具有一定規模并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畜禽養殖活動。規?;笄蒺B殖場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規?;笄蒺B殖場產生的畜禽養殖廢棄物在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設施、場所貯存,并采取糞肥還田、制取沼氣、制造有機肥等方式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屬于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的免征環境保護稅的情形。
第二十三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所稱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是指當月自動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小時均值再平均所得數值或者應稅水污染物日均值再平均所得數值,以及當月監測機構每次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濃度值。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減征環境保護稅,納稅人當月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小時均值或者應稅水污染物的濃度日均值,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持有排污許可證的納稅人,其當月排放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還不得超過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排放限值。
第二十四條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減征環境保護稅,應當按照每一排放口的不同應稅污染物分別計算。
第四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五條 環境保護稅由地方稅務機關征收。地方稅務機關履行受理納稅申報、比對涉稅信息、組織稅款入庫等職責。
第二十六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制定和完善污染物監測規范,加強應稅污染物排放的監測管理。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稅務機關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協調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共享平臺運行維護等事項。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稅務、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建立全國統一的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制定涉稅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標準,明確數據采集、存儲、傳輸、查詢和使用規范。
地方稅務機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遵守涉稅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標準和規范,實現涉稅信息互聯互通,滿足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要求。
第二十九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向稅務機關傳遞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中獲取的下列信息:
(一)排污單位名稱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污染物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種類等基本信息;
(二)納稅人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等監測結果;
(三)對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蛘呒{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復核意見;
(四)納稅人環境違法排放行為處理處罰信息;
(五)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與稅務機關商定傳遞的其他涉稅信息。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