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令14屆第3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24年11月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2024年11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能源規劃
第三章 能源開發利用
第四章 能源市場體系
第五章 能源儲備和應急
第六章 能源科技創新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能源,是指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電力、熱力、氫能等。
第三條 能源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立足國內、多元保障、節約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
第四條 國家堅持多措并舉、精準施策、科學管理、社會共治的原則,完善節約能源政策,加強節約能源管理,綜合采取經濟、技術、宣傳教育等措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全面降低能源消耗,防止能源浪費。
第五條 國家完善能源開發利用政策,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和消費結構,積極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國家建立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加快構建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體系。
第六條 國家加快建立主體多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效的能源市場體系,依法規范能源市場秩序,平等保護能源市場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國家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健全能源儲備制度和能源應急機制,提升能源供給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穩定、可靠、有效供給。
第八條 國家建立健全能源標準體系,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第九條 國家加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支持能源開發利用的科技研究、應用示范和產業化發展,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第十條 國家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方針,積極促進能源國際合作。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能源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能源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能源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
第十二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能源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能源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能源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相關的能源工作。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節約能源、能源安全和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節約能源意識、能源安全意識,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節約能源、能源安全和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公益宣傳。
第十四條 對在能源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能源規劃
第十五條 國家制定和完善能源規劃,發揮能源規劃對能源發展的引領、指導和規范作用。
能源規劃包括全國綜合能源規劃、全國分領域能源規劃、區域能源規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規劃等。
第十六條 全國綜合能源規劃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全國綜合能源規劃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并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銜接。
全國分領域能源規劃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據全國綜合能源規劃組織編制。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能源資源稟賦情況、能源生產消費特點、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等,可以編制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能源規劃。區域能源規劃應當符合全國綜合能源規劃,并與相關全國分領域能源規劃銜接。
第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據全國綜合能源規劃、相關全國分領域能源規劃、相關區域能源規劃,組織編制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能源規劃。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需要編制能源規劃的,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編制能源規劃,應當遵循能源發展規律,堅持統籌兼顧,強化科學論證。組織編制能源規劃的部門應當征求有關部門、相關企業和行業組織以及有關專家等方面的意見。
能源規劃應當明確規劃期內能源發展的目標、主要任務、區域布局、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內容。
第十九條 能源規劃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報經批準后實施。
經批準的能源規劃應當按照規定予以公布。
第二十條 組織編制能源規劃的部門應當就能源規劃實施情況組織開展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需對能源規劃進行調整的,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同意,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章 能源開發利用
第二十一條 國家根據能源資源稟賦情況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統籌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能源轉型和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等因素,分類制定和完善能源開發利用政策。
第二十二條 國家支持優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發展目標,按年度監測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情況,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并組織實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最低比重目標。
國家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供電企業、售電企業、相關電力用戶和使用自備電廠供電的企業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消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責任。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最低比重目標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的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考核。
第二十四條 國家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嚴格控制開發建設小型水電站。
開發建設和更新改造水電站,應當符合流域相關規劃,統籌兼顧防洪、生態、供水、灌溉、航運等方面的需要。
第二十五條 國家推進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加快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支持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就近開發利用,合理有序開發海上風電,積極發展光熱發電。
第二十六條 國家鼓勵合理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液體燃料、生物天然氣。
國家促進海洋能規?;_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地熱能。
第二十七條 國家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統籌協調全國核電發展和布局,依據職責加強對核電站規劃、選址、設計、建造、運行等環節的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八條 國家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產業結構,鼓勵發展煤礦礦區循環經濟,優化煤炭消費結構,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揮煤炭在能源供應體系中的基礎保障和系統調節作用。
第二十九條 國家采取多種措施,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增強石油、天然氣國內供應保障能力。
石油、天然氣開發堅持陸上與海上并重,鼓勵規模化開發致密油氣、頁巖油、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
國家優化石油加工轉換產業布局和結構,鼓勵采用先進、集約的加工轉換方式。
國家支持合理開發利用可替代石油、天然氣的新型燃料和工業原料。
第三十條 國家推動燃煤發電清潔高效發展,根據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和電力供應保障的需要,合理布局燃煤發電建設,提高燃煤發電的調節能力。
第三十一條 國家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強電源電網協同建設,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第三十二條 國家合理布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發揮各類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
第三十三條 國家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十四條 國家推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發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補、多能聯供綜合能源服務,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節約能源服務,提高終端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
國家通過實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等制度建立綠色能源消費促進機制,鼓勵能源用戶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潔低碳能源。
公共機構應當優先采購、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潔低碳能源以及節約能源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十五條 能源企業、能源用戶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使用能源和碳排放計量器具。
能源用戶應當按照安全使用規范和有關節約能源的規定合理使用能源,依法履行節約能源的義務,積極參與能源需求響應,擴大綠色能源消費,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國家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通過完善階梯價格、分時價格等制度,引導能源用戶合理調整用能方式、時間、數量等,促進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六條 承擔電力、燃氣、熱力等能源供應的企業,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保障營業區域內的能源用戶獲得安全、持續、可靠的能源供應服務,沒有法定或者約定事由不得拒絕或者中斷能源供應服務,不得擅自提高價格、違法收取費用、減少供應數量或者限制購買數量。
前款規定的企業應當公示服務規范、收費標準和投訴渠道等,并為能源用戶提供公共查詢服務。
第三十七條 國家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危及能源基礎設施安全的活動。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協調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石油、天然氣和電力輸送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能源規劃,預留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用海,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能源輸送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當提高能源輸送管網的運行安全水平,保障能源輸送管網系統運行安全。接入能源輸送管網的設施設備和產品應當符合管網系統安全運行的要求。
第三十八條 國家按照城鄉融合、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提升服務的原則,鼓勵和扶持農村的能源發展,重點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農村的能源發展,提高農村的能源供應能力和服務水平。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城鄉能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城鄉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農村地區發生臨時性能源供應短缺時,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優先保障農村生活用能和農業生產用能。
第三十九條 從事能源開發利用活動,應當遵守有關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防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預防、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