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體工作中,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采取稅務總局和省局統籌、系統聯動、國地稅局聯合、部門協作、稅企合作的方式,排查和應對大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在組織方式上,以總局和省局統籌為主,各地稅務機關協調聯動;在工作分工上,總局負責風險管理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總體方案制定,與企業集團總部協調溝通,統籌采集企業集團數據信息,選取企業集團的部分成員企業進行稅收風險解剖,整理、發布稅收風險特征庫等,省局負責本地區風險管理工作的統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市局及主管稅務機關落實總局、省局推送的各項工作任務,及時反饋工作結果,根據要求加強后續跟蹤管理。
據記者了解,在以往的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中,不同層級稅務機關、不同稅收管理部門對大企業稅收的管理多呈現“單兵作戰”的狀態,“看得見的管不著,管不著的看得見”的問題比較突出,稅收管理效果欠佳。比如,北京市西城區國稅局發現大企業W集團及其不同省份的成員企業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等多方面都存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西城區國稅局只能就企業集團及其北京成員企業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方面的稅收風險進行評估和應對,W集團其他省份的成員企業和營業稅方面的問題就“力不從心”了。
采取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方式,由總局或省局統籌組織對某一大型企業的稅收風險進行識別和應對,可以使稅務系統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形成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各級稅務機關的比較優勢,較好地解決了大企業管理中“單兵作戰”和“看得見的管不著,管不著的看不見”等問題。在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中,對于一般性的稅收風險問題,由大企業自查并改正;對于中等風險的涉稅事項,由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進行稅務審計;對于高風險涉稅事項,交由稅收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處理。對于已經發現并確定的稅務風險,稅務機關還會持續跟進,幫助大企業建立、完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最終實現稅收風險的管理制度化、系統化。“原來各地稅務機關看大企業總是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現在終于可以看到全貌?!贝笃髽I稅收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說。
談體會 排查風險猶如全方位“體檢”
在一些大企業財務、稅務負責人看來,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就是一次稅務管理方面的“全面體檢”--不僅涉及企業的所有生產經營流程,而且涵蓋所有稅種。在持續接近1年的時間里,如果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發現大企業存在較高的稅務風險,還將被移交稽查部門處理?!斑@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驗,不能掉以輕心?!币患掖笮推髽I的稅務經理黃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2015年的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從2月底啟動,將一直持續到12月31日,先后分信息收集、風險識別、風險自查、稅務審計、反饋提高五個階段。從時間安排上來看,稅務審計安排的時間最長,共6個月,信息收集安排的時間最短,1個月多一點,其他階段安排的時間均為2個月。這意味著,在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中,稅務審計將成為重中之重。
我們來看看對G公司的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是如何進行的。
在工作準備階段,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有針對性地收集整理了企業基本情況、主要經營業務、財務核算制度、企業內控制度、年度報告、涉及主要稅收政策、行業主要稅收風險點等信息資料;協調信息部門及技術支持單位,對企業相應年度原始數據進行抽取,搭建數據庫,修改完善審計軟件。同時,對審計團隊開展相關業務知識、稅收風險和審計方法的培訓,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稅務機關準備的同時,企業按要求開展風險自查,主動發現問題。
在稅務審計實施階段,國家稅務總局先后兩次組織骨干人員,結合行業性風險和重大涉稅事項,集中對G公司總部及部分成員企業實施了重點案頭審計,各地稅務機關在對本地成員企業全面評估初審的基礎上選定一定數量的重點成員企業進行了延伸審計。通過審計,逐一分析、排查企業涉稅風險點和重大涉稅事項,梳理、篩查和歸納重要涉稅風險點,并匯總、提煉了需重點關注的涉稅業務事項。在案頭審計工作基礎上,國家稅務總局與省級局分別選取部分重點企業開展了現場審計,印證、核實案頭審計中發現的風險問題、規模和成因,核實確認稅收風險點,并最終形成有代表性的重大事項專項審計報告。
在經歷自查和稅務審計之后,國家稅務總局會以《稅務風險管理建議書》的形式向相關企業提示需要其格外重視的問題。在向G公司的《稅務風險管理建議書》中,詳細列舉了其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存在的6個問題,在營業稅方面存在的2個問題,在其他方面存在的10余個問題。
以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問題為例,G公司自認為很多沒有任何問題的稅務處理都在審計中被“揪”了出來。比如,G公司認為計提和使用準備金已經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了處理,不可能存在問題。但是在稅務審計之后,審計人員發現G公司存在未經核準的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準備等準備金支出稅前扣除的問題。
讓G公司財務負責人沒有想到的是,稅務審計的確讓他們發現了不少日常稅收管理中的盲點。原來,由于在開展日常業務的過程中,G公司經常會取得一些抵債資產。但是,G公司依據法院判決、仲裁或協議取得抵債資產時,部分成員企業作為抵債資產受讓方,卻并未繳納契稅;當實際擁有相應抵債房地產期間,也沒有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當處置抵債動產時,又沒有申報繳納增值稅。“稅務審計就像一個篩子,大小問題都能被篩出來。”G公司財務負責人說。
今年之前,國家稅務總局已經先后組織對包括G公司在內的12戶大企業開展了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通過這些工作,大企業稅收管理司有關負責人發現,大企業對稅務風險普遍比較重視,但重視的程度還有待提升。比如,G公司雖然建立了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但主要側重于對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防控,如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而對稅務風險的防控不夠重視,特別是管理層對于稅務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導致稅務合規方面的內控機制內容單薄,缺少系統性。
轉觀念 隱藏問題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就像每個人都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隱私一樣,在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開展之初,很多大企業都不希望自己在稅收管理方面的“隱私”被稅務機關知道,甚至會有意隱瞞,有時也會跟稅務機關“打太極”。但是,經過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之后,看到自身存在的諸多制度性問題,大企業的觀念慢慢變了:隱藏問題只會讓問題更嚴重,稅企共治才是正道!
事實上,G公司在事前、事中、事后都采取了積極稅務風險管控措施。在事前防范上,G公司制訂了《應稅事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稅收管理制度。在事中控制上,主要是在計稅和繳納流程方面進行控制,建立了應稅事務管理系統,對各納稅成員單位提交的清算表中每一項基礎數據及調整項目均提交外部審計進行合規性審查。在事后監督上,主要通過現場及非現場檢查方式,對各納稅成員單位稅款計提、所得稅納稅調整的準確性進行最終的核查,通過應稅事務管理系統及各類稅務管理報表及時監控和掌握全行稅務成本負擔及納稅情況等。但正如前文所述,G公司在稅務審計中還是被排查出了很多稅務風險點。
2014年,Y公司也參與了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稅務機關向其揭示了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就存在的很多薄弱環節:公司內部尚未建立獨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稅務風險管理相關規定只在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和財務內部控制等管理制度中作了簡單規定,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融入其他內控制度中;公司未能設置與其組織結構、納稅規模相適應的獨立的稅務管理機構,其稅務管理職能主要由財務部門履行,處理全行業涉稅事項口徑不統一,缺乏管理層對稅務管理工作的把關和決策機制,導致稅務風險問題未能及時得到解決;沒有建立完整的稅務風險應對流程,對于已經確認為風險的涉稅事項缺乏全行業統一的應對策略和標準,以及防控和消除風險的具體措施和程序等。
“問題擺在了桌面上,讓我們大吃一驚?!盰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他表示,按照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要求,他們公司的確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要真正減少這些差距,向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看齊,僅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澳壳?,我們正按照大企業稅收管理司的建議,逐項完善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盰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一家大型企業的稅務經理黃先生說,他們企業集團的總部在北京,曾經就一個比較復雜的稅務問題與多個省份的稅務機關存在分歧,他們需要與這些稅務機關逐個進行溝通。由于不同省份稅務機關的意見也存在分歧,他們認為這個問題并不是特別重要,就擱置了下來。在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中,國家稅務總局把相關省份的稅務人員都召集在一起,與他們共同研究其中的問題,這才讓他們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后來,在各地稅務機關的共同幫助下,他們逐步解決了這些問題,排除了稅務風險?!捌鋵崳芏嗌婕懊姹容^廣的稅務風險,很需要稅務機關采取這種集中應對的方式才能解決。”黃先生說。
Y公司有關人士表示,經過深度參與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他們發現,企業發展越大,業務板塊越多,涉稅事項越復雜,越需要與稅務機關共同應對風險。一方面,可以通過稅務機關的工作,及時發現自身稅收管理的短板,并以此為抓手,逐步完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實現稅務風險的長效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稅務機關了解到其他企業最新的稅收管理理念和手段,防止故步自封;同時,還可以與稅務機關共同研究實務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化解稅務風險。
大企業稅收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可否認,和中小企業相比,大企業在稅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要規范很多,但是由于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治理結構、管理能力和制度建設等多方面的原因,大企業對稅務風險的管理不可能做到無懈可擊,甚至有很多問題還需要稅企雙方一起調查、共同研究方可拿出一個穩妥的解決辦法。“稅企共治不僅是一個理念,更是一個科學的工作方法?!痹撠撠熑苏f。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