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网站免费在线,亚洲欧美日本韩国,亚洲自偷自偷图片在线,欧美精品乱人伦久久久久久,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逼逼网站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重要通知 :
稅率查詢
財稅專題
會計之家
實務探討

新準則與新所得稅法下福利費的核算

——更新時間:2010-03-11 09:33:28 點擊率: 3402
   一、福利費會計核算范圍與方式的變化

  2007年以來,財政部先后下發了《關于實施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7]48號)、《關于企業新舊財務制度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8]34號),對職工福利費的會計處理進行了調整,要求2007年起企業不再按照工資總額以及職工福利費,2007年已經計提的職工福利費應當予以沖回。原應付福利費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4%計提,使用時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未使用的部分形成對職工的負債,余額以后使用。新的規定不再計提使用,而是實際使用發生時列支,直接在應付職工薪酬中核算。原制度強調預提扣除,新制度則強調實際使用。

  (一)貨幣性職工福利費會計核算 對于貨幣性福利,如企業發放給職工的醫藥費補貼、交通補貼等,根據歷史經驗數據和當期福利計劃,預計當期應計入職工薪酬的福利費金額;資產負債表日,對實際發生的福利費金額和預計金額進行調整。按所屬的部門,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科目。發放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貸記“庫存現金”等科目。

  (二)非貨幣性職工福利費會計核算 企業向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職工福利費,分三種情況進行處理:

  一是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筆者認為應分兩步處理。企業以其生產的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首先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入成本費用中的職工福利金額;其次按照公允價值銷售產品處理,確認相關收入、成本、稅費。以外購商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按照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人成本費用。

  二是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或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企業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人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人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三是向職工提供企業支付了補貼的商品或服務。企業有時以低于企業取得資產或服務成本的價格向職工提供資產或服務,如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職工出售住房、以低于企業支付的價格向職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等。企業在出售住房等資產時,應當將出售價款與成本的差額(即相當于企業補貼的金額)分別情況處理:

  (1)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中規定了職工在購得住房后至少應當提供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并在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服務年限內平均攤銷,根據受益對象分別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2)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中未規定職工在購得住房后必須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直接計人出售住房當期損益,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該項差額相當于是對職工過去提供服務成本的一種補償,不以職工的未來服務為前提。

  企業應當注意將以補貼后價格向職工的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非貨幣性福利,與企業直接向職工提供購房補貼、購車補貼等區分開來,后者屬于貨幣性補貼,與其他貨幣性薪酬如工資一樣,應當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按照企業各期預計補貼金額,確認企業應承擔的薪酬義務,并根據受益對象計人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損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發放給職工的非貨幣性福利,在進行賬務處理時,應當先通過“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歸集當期應計入成本費用的非貨幣性福利金額,再通過“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轉入成本費用科目。

  (三)執行不同會計制度下職工保險費在福利費中的核算,又分為兩種不同情況:

  一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三險從職工福利費列支。根據《勞動法》以及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由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從職工個人的應發工資中扣繳。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遼寧等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地區的企業,提取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企業繳費總額超出規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業負擔,企業應當從職工個人工資中扣繳。個人繳費全部由個人負擔,企業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資助;非試點地區的企業,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但不得因此導致應付福利費發生赤字。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所需費用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應付福利費不足部分作為勞動保險費直接列入成本(費用)。

  二是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直接在成本費用中列支,只有補充養老保險在職工福利費中列支。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屬于企業職工福利范疇,由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共同組成。補充養老保險繳費總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成本(費用)中列支。企業繳費總額超出規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業負擔,企業應當從職工個人工資中扣繳。個人繳費全部由個人負擔,企業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資助。

  二、職工福利費的稅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從新《企業所得稅法》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相關規定可知,對工資薪金、福利費均采取了據實列支的做法。在新的稅法和會計制度下福利費都規定據實扣除,二者保持了一致。

  (一)扣除范圍與核算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

  二是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三是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筆者認為職工回家探親途中發生的車費、住宿費、餐費等,如果企業采取按相應發票報銷的方式發放的,可以作為職工福利費列支;但如果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應按工資、薪金支出來處理;對于企業年底請員工抽獎活動發生的費用支出,屬于人人有份的福利性開支,可以在“職工福利費”列支。

  四是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該單獨設置賬冊,進行準確核算。沒有單獨設置賬冊準確核算的,稅務機關應責令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稅務機關可對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進行合理的核定。

  (二)職工福利費計算基數的確定 職工福利費的計算基數為工資、薪金總額,稅前允許扣除的最高限額為工資、薪金總額的14%.稅法上工資、薪金總額與會計上的有所不同,主要是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準予稅前扣除,才能作為福利費稅前扣除的基數。(1)工資、薪金已實際發放;(2)企業制定了較為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企業所制定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3)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4)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5)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對于國有性質的企業,稅務上對工資、薪金總額作了特別規定,除以上條件外,規定不得超過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的限定數額;超過部分,不得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也不得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于工資、薪金總額中不合理部分,不得作為計算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限額的依據。

  (三)職工福利費計稅基數確定 稅法上職工福利費計稅基數與會計賬務中職工福利費的發生額大多數情況下并不一致,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年初職工福利費有余額的情況下,稅前扣除的職工福利費并不等于當年實際發生的職工福利費,當年實際發生的職工福利費要先沖減“職工福利費余額”。在新稅法執行前,稅收的福利費計稅基數是“計算扣除”,一般稅局在執行時要求已作會計處理的情況下扣除,包括預提應付職工福利費計入企業成本費用部分,可以暫不實際使用,但職工福利費必須在規定的開支范圍內使用。

  在確定職工福利費計稅基數時,主要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按原稅法累計計提的工資總額14%減去實際使用的福利費累計數;第二步,確定會計上職工福利費余額即賬上的余額;第三步,確定福利費當年發生額;第四步,確定余額使用是否改變了用途,因為企業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福利費余額已在稅前扣除,屬于職工權益,如果改變用途的,應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最后確定職工福利費計稅基數。對于超過計稅基數的部分,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處理時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筆者認為在年初有余額的情況下,應分為兩種情況處理:(1)年初余額均為原稅法規定的計提數。此時應先使用余額,當年實際發生額大于原余額并且差額小于工資薪金總額14%時,差額部分直接在成本費用中列支,對于超過計稅基數的部分,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處理時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年初余額除原稅法規定的計提數外,還有已做納稅調增的部分。此時也應先使用余額,當年實際發生額大于原余額并且差額小于工資薪金總額14%時,差額部分直接在成本費用中列支,對于超過計稅基數的部分,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處理時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同時對原已做納稅調增的部分使用時,不再作調增處理或作為納稅調增的減項處理。在實務中要特別注意的是非貨幣性福利,容易被忽視。例如通信企業免費給職工使用電話,屬于非貨幣性福利,以及企業為接送職工發生的租車費、汽油費、人工費用等都應屬于非貨幣性福利。

  三、職工福利費會計與稅務處理的差異

  職工福利費在稅務上要求實際發生,并且不能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按照會計準則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的金額超過規定標準的部分,應進行納稅調整。超過規定標準的部分,職工福利費發生當期和以后期間也不允許在稅前扣除,作為永久性差異進行處理,只做納稅調整,不做會計處理。筆者認為在實踐中要需特別注意兩點:

  (一)會計和稅務上的工資薪金范圍不同 會計上的職工,是指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含全職、兼職和臨時職工,也包括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如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等;稅務上只包括訂立勞動合同的人員。所以在會計核算時工資薪金應分為雇員和非雇員來核算,以便于稅務和會計上的工資薪金總額差異、福利費總額差異的確定。

  (二)非貨幣性福利容易被忽視 在稅務上確定福利費總額時,一定要包括職工福利費和非貨幣性職工福利費兩部分,因為在會計處理上,職工福利費和非貨幣性福利是分開核算的。

?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