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條目占據較大篇幅,其中專門提出要“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意見》關于積極推進稅收“綠化”的表述,是要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深地融入到稅收制度中,是國家發出的要以強有力的經濟手段實現環保與經濟融合的政策指向。
為什么要積極推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但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造成的資源過度開采、利用率低、廢棄率高和污染物多等問題,使我國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大量企業陷入了成本高、效益低、競爭力弱的狀態。
在市場發展不足和市場失靈的情況下,經濟手段是有效的彌補方式之一。稅收作為最有效的經濟手段之一,其加速“綠化”是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同時,好的經濟政策就是好的環境政策,國外經驗及我國近年來的實踐證明,綠色稅收能起到促進資源節約、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籌集環保資金等多重功效。
綠色稅收于我國并不陌生。早在1994年稅制改革后,我國23個稅種中的消費稅、資源稅、車船使用稅、城市建設維護稅等稅種就與生態環境有關;2005年,我國對不可再生資源、稀有資源出臺了取消出口退稅、下調出口退稅率、提高資源稅稅額等相關政策:“十一五”期間,我國在進行稅制改革時,更將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制訂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2009年初開始實施的成品油稅費改革,是一項典型的綠色稅收新政策。
2009年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在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的同時,取消了公路養路費等6項收費。實施以來,成品油稅費改革不僅在短期增加了稅收收入,還促進了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也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積極舉措。可以說,成品油稅費改革建立了以稅收調控能源消費的新機制,有力地促進了節能減排工作。
稅收的“綠化”也有助于加快經濟技術結構的“綠化”進程。保護環境的技術創新和經濟創新將得到稅收的鼓勵,破壞環境的經濟活動會受到稅收的壓制。
國外經驗表明,綠色稅收是促進減排和技術創新的有效工具。如瑞典在1992年制定了針對氮氧化物污染的稅收制度,僅兩年的時間,其排放量就減少了1/3.同時,各種節省成本的技術得到推廣,瑞典企業形成了大量專利,在隨后的商業和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此外,綠色稅收還能激勵公眾進行綠色消費的選擇??梢?,綠色稅收是比直接財政補貼更有效的技術創新激勵措施,是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一個強有力抓手。
怎樣力推綠色稅收?
我國從2006年4月1日起,對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但是其環保作用并不明顯。如未將電池、食品包裝用具、化肥等易造成污染的消費品納入征稅范圍;雖然將一次性木制衛生筷納入了消費稅征稅范圍,但其稅率僅為5%。
此外,我國還未對土地、森林、海洋等資源要素進行征稅。過低的資源價格使得一些企業不重視資源開采使用效率,過度開發、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再則,現行稅制中考慮環境保護因素采取的稅收優惠很多都比較單一,主要限于減稅和免稅,且受益面比較窄,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難以激勵企業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也難以起到引導公眾進行綠色選擇的作用。
據統計,我國目前與環境資源有關的綠色稅收收入僅占國家稅收收入的8%左右。它們雖然起到了一定的調節作用,但仍存在調節面過窄、調節力度不夠、調節手段單一等問題,而缺少針對污染、破壞環境行為或產品課征的專門稅種這一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國外的經驗可以為我國目前環境稅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近年來,發達國家稅制改革的“綠化”程度仍在加大。丹麥氣候變化政策委員會制定的2050年擺脫化石能源藍圖中,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即為對化石燃料征稅;韓國打算在近期引入包括控制環境污染在內的環境稅;今年11月8日,澳大利亞通過了征收碳排放稅立法案,并將從明年7月1日起施行,500家大企業將為排放二氧化碳埋單。
探索環保新道路需要創新,尤其需要在經濟政策領域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實踐。推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亟須綠色稅收體系的支撐。推進環境稅費改革,將綠色稅收理念貫穿于整個稅收體制中,達到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要求,時不我待。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