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餐飲管理5個重要的激勵機制方法
——更新時間:2014-11-25 04:35:34 點擊率: 4144
餐飲管理一、需求激勵
這是建立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基礎上的最為常見的激勵形式之一。按照馬斯洛的理論,需求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基礎力量,人們的需求是生產行為的的基礎誘因。因此,分析和掌握企業員工的需求是產生有效激勵的必由之路。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員工隊伍的構成,因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社會閱歷的不同、年齡的不同、性別的不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需求上會表現出種種的差異。餐飲管理要敢于面對和正視這些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手段,提出有個性的激勵措施,才能使激勵發揮其作用,如果采用簡單性的一般激勵方法,則會使激勵失去其應有的作用。舉例來說,現在多數企業習慣于用獎金的手段來體現,這對于中年員工來說,由于家庭負擔比較重,需要較多的收入來承擔撫育子女、贍養父母等多項開支,獎金對他們來說,可能具有較大的誘惑。可對于青年員工來說,他們可能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需要更多的屬于自己的時間,用于學習、交友、旅游等等,一味地用獎金來占用屬于他們的時間,不僅不能起到激勵效果,反而可能使他們產生對工作的厭惡情緒。所以激勵必須在認真分析需求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餐飲管理二、情感激勵
飯店行業是一個感情密集型企業,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上,是無法回避情感問題的。飯店要成為“顧客之家”,首先要成為“員工之家”,把員工視為“內部顧客”,用真情、真愛去關心員工。把企業建設成可以信賴、可以依靠的家園。餐飲管理要采取各種方式和方法,凝聚員工和企業、員工和餐飲管理人員、員工和員工之間的親和力。有的飯店的人力資源開發部,將員工的生日列出清晰的表格,每個月給當月生日的員工集體舉辦溫馨浪漫的生日會;每年有“員工日”,每當此時,上至飯店老總,再到各個部門的經理都穿上員工的服裝為員工服務。還有的飯店建立員工救援基金會,當某些員工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時,就會得到基金會的幫助等。這些都是情感激勵的很好的方法。
餐飲管理三、參與激勵
在餐飲管理中,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和水準,飯店都要制訂嚴格的餐飲管理制度,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規范的標準化和嚴格的程序化,往往會造成機械的工作。簡單、枯燥、重復的勞動,使員工對工作缺乏新鮮感、成就感,而飯店等級分明的管理模式,更使得一線員工參與餐飲管理的程度低,個人能力的發揮受到極大的限制。在員工知識程度普遍極高的情況下,員工參與管理、參與決策,員工能力、個人價值的實現,是知識經濟下餐飲管理者必須正視的新課題。尤其是飯店行業,一線員工處于操作層,直接為顧客服務。現代飯店服務的要求必須對顧客的要求作出迅速的反應,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標準化,必然抑制個性化。要想做到個性化,就要創造自主、能動、輕松、活躍的工作氛圍,使一線員工能夠成為自己工作的決策者,這樣員工才會覺得工作有意義,才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技長。每天都能為不同的顧客服務,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工作對他才會成為體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
餐飲管理四、成功激勵
“人往高處走”,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夢想”,這是一個進步的動力。企業要為員工提供成長和成功的機會。員工能否對企業忠誠,關鍵在于企業能否為員工提供成功的條件。這就要求企業要關心員工的成長和發展,使他們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得到最佳的結合。美國微軟“職業階梯”的餐飲管理方法是,將公司某一個時期的職務空缺公布于眾,并把這些職務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識,一并告訴員工,使員工感到只要努力就能達到更高的目標和更高的職位,使人充滿信心和希望。
而我國著名的企業海爾集團就采取了與之相近的模式,注重內部晉升機制,將公司不同的崗位職務,讓最擅長的人來做,激勵員工不斷進取,同時引入競爭觀念,能者上,庸者下,推出“不是相馬,是賽馬”的用人觀,員工在競爭中不斷地奮進成長。而我們現在有的企業,特別是飯店企業,不注重員工的內部培養,喜歡用高薪從社會上聘“能人”,結果極大地挫傷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造成許多優秀員工流失。而有趣的是,這些流失的優秀員工,常常到了別的企業,反而成了“能人”。這種現象不能不令我們反省我們在用人機制上存在的問題。
餐飲管理五、行為激勵
主要是講餐飲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要身先士卒。著名管理學家法約爾曾經說過:“領導做出榜樣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激勵員工效力企業的方法之一。在我們現有的餐飲管理制度中,餐飲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待遇上的差別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餐飲管理人員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從生活行為上甘于同員工同甘苦共榮樂,在工作上更努力,以更大的奉獻精神,更卓越的工作業績,贏得員工的尊重和理解,以嚴肅而又和藹的態度,構成平等互助的優秀團隊。
激勵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上種種方式和方法,我們提出上述問題,旨在引起餐飲管理者注意。飯店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歸根到底是要開發人的潛能,關鍵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借鑒一些成功的經驗,但更多的是需要企業根據各自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發現,不斷總結,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