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稅務稽查還是財務審計中,關注企業“不符合常規”的事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這里所說的“不符合常規”的事項往往都是納稅人“籌劃”的結果,在此也提醒納稅人,因為不符合常規,這些“籌劃”的風險還是很大的。當然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經營常規也多種多樣,在此,我們對企業最常見的不符合常規的事項給予提示,當然這些不符合常規也不是絕對的,企業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發生這些“不符合常規”的常規事項。
1、大量異地業務
正常公司日常經營業務應當主要在企業經營地以及經營地周邊進行,當然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些不受區域限制的行業除外。如果一個企業經常發生異地業務,比如有的企業舍近求遠,地處產煤大省山西卻不遠千里到東北購買煤炭,也有的企業,發票只開向幾千里外的企業,都是不符合經營常規的信號。日常中,還有大部分企業都存在的一種情形:企業經營地在廣東,但是列支大額北京某商場的辦公用品發票,這種情況的費用真實性就很值得關注,經常可能是變相列支業務招待費。
2、某項費用超常
有的企業可能為變相列支福利費、業務招待費等有稅前扣除限額的費用,在其他可以據實扣除的費用內列支,或者變相列支個人消費支出,以及為規避個人所得稅,以報銷形式向個人發放補貼。這些情況下,可能就會造成部分費用項目金額超高,類似情況屢見不鮮,筆者在實務中就見到類似的情形:某企業在燃油費中大量為職工個人報銷補貼,仔細計算一下公司所有車輛竟然每天需要跑48小時才能消耗如此高的燃油費!
3、成本費用突增
成本費用的突增往往容易引起關注,尤其對于年度間納稅不均衡的企業來說,如果在應稅期間,成本費用突然明顯高于其他年度,那么該企業十有八九是存在成本費用確認的問題。比如,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在建設期,財務費用很低,但是到房產銷售期間,突然財務費用劇增,經查發現是該企業將未完工項目貸款利息提前在本期列支。
這種情況在適用“三免三減半”等階段性稅收優惠的企業,也非常常見。
4、企業常虧不倒
企業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如果有的企業出現長虧不倒的情形,也是容易引起關注的。長虧不倒的背后,股東方肯定以其他形式獲得了相關的經濟利益,比如利潤已經轉移到關聯方,或者制造虛假業務虛列成本費用等。實務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某跨國公司成立多年正常運營,但是連年虧損,經過檢查發現,該企業生產的產品只向境外母公司銷售,其間通過不合理的產品作價方式、資本弱化等手段進行轉讓定價,向其境外關聯方轉移利潤,才造成了巨額累計虧損。
5、非季節性行業收入波動過大
對于季節性企業來說,比如供熱企業,隨著季節的變化,收入變化是正常的,但是對于不受季節變化影響的企業,如果在年末或者年初出現較大的收入變動,就需要關注其真實性了。實務中筆者也遇到過這種實例: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08〕167號)的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成品油消費稅大幅提高,柴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1元提高到每升0.8元,達8倍之多。一家煉油廠,2008年12月份銷售額同比突增5倍之多,占當年銷售收入近半,但是審計過程中發現,其貨物流、資金流與發票流都一致,并發生了相應的合理的運輸費用,終于在一個細節中我們發現了端倪:正常月份該企業的過磅單據一般是每張單據幾十噸,但是12月份過磅單據都是每張幾百噸甚至一千噸,明顯與經營常規不符。
6、異常銷售退回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發生銷售退回是常事,但是如果頻繁發生,或者發生較大金額的銷售退回,就可能存在貓膩。比如:某典當公司一年內收到多筆大額退款,憑證上對其“退款”的解釋也僅僅是輕描淡寫,一句帶過“以前約定的業務沒開展,所以退款。不僅金額大,而且沒有足夠的真實性的證明,這便引起了稽查人員的關注,經過外圍調查,終于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典當公司分別支付給咨詢公司A和會展公司C兩筆資金。咨詢公司A和會展公司C以”退款“的名義,將款項支付給投資公司B。投資公司B同樣以”退款“的名義把上述兩筆款項再轉回典當公司。典當公司對企業支付的兩筆款項,最終都通過投資公司B回流到自己的賬戶。實際上,典當公司賬簿上出現的所謂”會議費“、”咨詢費“都未實際發生,該企業只是通過虛構業務的方式制造假象,通過虛列會議和咨詢成本偷逃稅費。
7、從無廢品處置收入
這真是一個小細節問題,但這往往成為查證小金庫的線索。無論是什么性質的企業,報廢固定資產等都是正常事項,如果縱觀該公司多年賬務,從來未發現一筆廢品銷售收入,就比較蹊蹺。在實務中也有過這樣的實例:某大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按照常理,出現殘次品是必須的,但是,在賬面從來沒有發現該企業處置殘次品的痕跡。經過審計及溝通終于發現,企業將該部分廢品收入全部計入了小金庫。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