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結果與事前規劃的綜合分析
——更新時間:2006-09-28 03:47:09 點擊率: 4375
傳統杜邦財務系統基本局限于事后財務分析,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的作用較弱,不利于計劃、控制和決策。企業資源的優化使用和成本的控制,都應該從計劃開始。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企業的資金更是稀缺資源。所以,如何讓企業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如何讓企業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用,如何以盡可能小的投入得到盡可能大的產出,是每個企業都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甚至是作為企業最重要的使命。企業必須做好事前的規劃,才能使事中的控制做到有的放矢。企業真正的價值創造始于事前的合理規劃,而不是事后的分析。財務指標是一種歷史指標,是公司經營的結果,而市場、客戶、公司內部流程和創新等活動才是形成財務指標的基礎,它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揭示了財務指標的實現過程,因而是實現財務指標的先導性活動。而對于市場、客戶、公司內部流程和創新等活動,由于其不可計量,在會計報表中是無法體現的,無法通過事后的分析實現未來的增值。只有在企業戰略目標指導下,重視這些活動,對這些活動做出合理的規劃,才能取得更好的財務指標。例如,如果客戶不滿意,則客戶就可能去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或者不能成為忠實的客戶,從而影響公司的銷售收入,進而影響企業的營運能力和贏利能力指標的分析;如果公司內部流程質量不高,產品交貨不及時,則會使客戶不滿意,進而影響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分析產生影響;如果員工素質不能繼續提高,公司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則會影響公司的勞動生產率,進而影響流程的效率。若無規劃,則無控制的依據,講得就是規劃的重要性。成功的企業都有合理的經營規劃,在失敗的企業中, 90%沒有規劃。而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編制預算。預算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工具,預算作為戰略規劃的數量化表述,能夠對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現金流量(特別是資金需求)、固定資產購置和庫存等進行全面預測,從而可以對企業的未來經營狀況有較為全面的把握。在現代企業中,預算的編制和使用,作為評價業績、控制經營活動的標準,在管理上有時比實際結果更重要。所有的公司,無論大小,都能從預算中得到好處。無論干什么工作,事先都應考慮得周到,盡善盡美,像諸葛亮那樣有先見之明。企業財務管理也是這樣,投資、籌資和經營都要事先規劃好,做好財務預測,編制財務預算,當一個事前諸葛亮。誠然,誰都希望工作有預見性,“三年早知道”當然好??墒?,客觀現實常常不那么簡單,有時常是“有心栽花花不開”,難遂人意,甚至是“南轅北轍”,事與愿違。一個人在工作中難免出現一點失誤和失敗。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 “勝敗乃兵家常事”,說的都是這個道道理。所以,我們要多當“事前諸葛亮”。但也不要排斥“事后諸葛亮”,如果在工作中發生失誤、錯誤和失敗,那就面對現實,老老實實當個“事后諸葛亮”,議論一下短與長,說一說是與非。所以,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財富的創造、價值的提升,規劃非常重要,但是同樣離不開財務分析這項基礎工作。如果沒有做到諸葛孔明的前瞻智慧,那么在財務分析上的亡羊補牢或許也能起到勤能補拙的效果。
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應當將事前經營活動的規劃與事后結果的分析綜合起來考慮。只注意事后的分析,不注意事前經營活動的規劃,則事中控制無依據,導致資源的浪費;只注意事前規劃,不注意事后結果的分析,則無法了解規劃的效果,同樣不利于企業價值的提升,二者綜合起來是非常必要的。